红木家具(八)——大果紫檀

在明清时期,圈椅曾盛及一时,而使用到它的场合也多为正式场合,应用范围也比较广,今天,我们福林堂红木就和大家一起来见证一下圈椅的前世今生。

古今中外第一椅具——福林堂红木缅甸花梨木——圈椅

圈椅也叫园椅,被我们中式古典家具行业承做“古今中外第一椅具”。

在中国古代,人们在正式场合下,都是采用用跪的姿势来坐,具体的坐法就是把臀部放在两脚的脚跟上,这叫做“跽坐”;如果是两腿伸向前坐着,叫作“箕坐”,是个很不礼貌的坐法;同时两腿盘起来坐也不是正式场合的坐姿。在三国、晋朝及稍晚一些时候,“跽坐”这种坐姿仍是在正式场合所必须采用的。在一些比较严肃的古代影视作品,如《三国演义》、《大秦帝国》中,是可以看到在上流社会正式场合,特别是对其它在座的人尊敬的话,一定要采用跽坐的姿势。

圈椅的前世——凭几:

由于跽坐的时间长了,会比较辛苦。尤其是伏案工作的人们在没有宾客来访时感觉到非常辛苦时,需要一些可以依靠的东西来缓解疲劳,于是出现了“凭几”。

我们认为圈椅的前身源头是上古时期的这种孤形三足凭几。上图是殷墟出土的商朝时期的陶制凭几。

上图是出土的西汉时期黑漆彩绘两足的弧形凭几这种也许是最早的凭几形制。

凭几还有许多种形制,用于席地而坐时可以依靠的家具或者是置于后来出现的台座(或称“榻”)对面使用。凭几是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常用的家具,魏晋南北朝是最为流行。凭几是最早出现的凭靠类家具,是圈椅的前世。

圈椅的今生——完美的演化过程:

圈椅,因椅圈恰似罗圈,民间又称“罗圈椅”或“圆椅”,圈椅的造型上圆下方,外圆内方,这暗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乾坤之说,乾为天为圆,坤为地为方,而外圆内方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一种品德,虽在处事上有所圆滑但却内在有所坚持。它最明显的特征则是在圈背上连结着扶手,从高到低一顺而下,座靠时可使人的臂膀都倚着圈形的扶手,感到十分舒适,颇受喜爱!

我们在凭几圆弧靠背及基础上加上了四根棍,中间的椅子面板像卡子一样卡住了,加上上部圆弧靠背以及下面四根横撑的力量,牢牢的锁住了圈椅,形成了这个古今中外第一椅具的基本形制。俗话说的好:“立木顶千斤”,使得这个椅具可以千百年传承。

圈椅的基本形制很早就出现了,接近宋朝时大致就定型了,以后的岁月发展至明中晚期趋于完美。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增加了椅背圆弧度的变化,主要是根据人下斜视圈椅时视觉的感知能力的要求的粗细微末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圈椅后靠背中心板加上并完美的形成了“S”型曲线板,即增加了美感,有凸显了舒适的,为后世家具打造了“人体工学”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改变了圈椅圆形扶手的连接工艺,用一个叫做“楔钉榫”的榫卯结构将他连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改变了“牙板”的连接方式,尺寸等,增加了美感……

圈椅——任性的唐明皇就是喜欢你:

说到圈椅,人们往往一下想到的是明式圈椅,其实早在唐朝就出现了圈椅。下图显示的就是唐明皇的坐椅,从装饰上看似乎极其华丽,从结构上与明式圈椅几近相同。

圈椅——喜剧之王也很喜欢:

圈椅以期独特的魅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喜爱,下图是喜剧之王周星驰与圈椅的合影。

圈椅——完美的圈椅演变出来的皇宫椅:

圈椅后来演变出来的最主要的椅具就是皇宫椅,“皇宫椅”又名皇宫宝座,是皇帝专用御制,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产物,由于是为宫廷特制的坐具,故有人就美称之“皇宫椅”,其实就是“皇宫圈椅”的简称。它在圈椅的腿足部分、扶手部分、椅脑最高点等部位增加了修饰,最大的改变就是将靠背板由“S”型曲线改为了“C”型曲线。我们福林堂红木认为这些改变增加了威严感,主要是清王朝满族人对椅具的需要演变而来。

福林堂红木——缅甸花梨木精品——皇宫椅